在新疆兵团,一碗灰面何以暖心暖胃?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16日电 (记者 戚亚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节假日或家庭团聚时,吃一碗热腾腾的灰面,已成为当地民众的一种习惯。既暖心暖胃,也象征着幸福生活长长久久、家庭和和美美。
今年77岁的芳草湖农场退休职工王多珍,从小跟着母亲,结婚后又跟着婆婆学习灰面制作技艺,并手手相传给儿子、女儿及身边喜欢这门技艺的人。
(资料图片)
2019年,新疆灰面制作技艺入选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多珍也被认定为新疆灰面制作技艺传承人。
灰面的由来
新疆北部的芳草湖农场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利用戈壁滩上富含盐碱的蒿子(一种野草),通过燃烧烧制出状如珊瑚的结晶体,即可食用的土碱,这就是芳草湖农场民众口中的“灰”。将土碱化水和面,再将面团擀制成面条,被当地人称为“灰面”。
150年前,当地人就开始用灰和小麦面做面食,灰与面的邂逅产生奇妙的结果。
当时,为躲避匪患,家家户户把锅盔、茶饼当干粮。放了灰做出的面食不仅耐保存,还有点咸、有点鲜,在逃荒避乱的路上即使没有菜,人们也能吃得有滋有味。
王多珍回忆,其童年时期,房前屋后处处长着蒿子,每到秋天蒿子结籽的时候,大人就开始挖窑烧灰,冬天用来制作灰面。
切好的灰面条要经过反复攥、捏,让面条变长、粗细均匀。 戚亚平 摄“灰中的盐碱味道独特,大家都很喜欢吃。”王多珍说。
灰面食用方便。王多珍的儿子、今年52岁的赵峰告诉记者,儿时,父母忙没时间给他和妹妹做饭。放学后,赵峰抓一把母亲提前煮好的灰面放在碗里,浇上滚烫的酸汤,既美味又制作方便。
一碗灰面的诞生
近日,记者有幸目睹王多珍和儿子赵峰一起制作灰面的过程。其间主要是王多珍操作,赵峰则在一旁打下手。
王多珍指导儿子赵峰擀面。 戚亚平 摄灰面制作过程中,和面是个重要的环节,要准备一定量的面粉、食用碱和食盐。
“做灰面兑灰水是关键,一把灰、一把盐、一碗水。”王多珍说,“一把”其实并不具体,全靠日积月累的经验。
正式和面时,先加适量食盐到面粉当中,再将食用碱撒入水里快速搅动,等碱融化了加入面中开始反复揉搓。渐渐地,松散的面絮被揉成一个光滑湿软的面团,用面盆扣住,让它充分伸展、融合。
“面团揉制的时间和力度,决定了灰面的柔软和弹性,也决定了食用的口感。”王多珍表示。
和好的面团醒5到6个小时,分切成小面团,在面团表面抹上清油,再放入一个大盆中继续醒。
经过充分的发酵,面团软乎了许多。接下来,把面团擀成纸一样薄,在案板上晾一晾,然后切成食客喜欢的长短宽窄,这叫切面。
切好的灰面条厚薄粗细不匀,放入盛有玉米面的盆中,让面条表面都沾上玉米面后,再经过反复攥、捏,让面条变长、粗细均匀,灰面就捏好了。
最终捏好的面经过滚水煮熟,就成了金灿灿、香喷喷的灰面。
吃灰面时,需要搭配当地禽畜肉材、各种干菜及时令蔬菜等食材制作的酸汤,味道更加妙不可言。
“以前是逢年过节吃,现在条件好了,随时都可以做着吃。”王多珍表示,以前生活条件差,做酸汤肉很少,素菜也就红白萝卜、干豇豆等。现在牛肉、羊肉、鸡肉都有,素菜品种很丰富,灰面没变,酸汤在变,做出来的灰面味道更好了。
煮灰面也有窍门,面在水里沸滚三次,点三次凉水,就可出锅。煮熟的灰面不直接盛到碗里,而是捞入装有冷水的盆里,灰面瞬间紧缩变得筋道爽滑,再捞进碗中就可以吃了。
“面太凉了吃着也不舒服,所以要冒一下。”王多珍说,冒面,就是将铁锅里翻滚的酸汤舀进面碗里,然后将汤汁又倒入锅里,反复三次,面被加热了,灰面依旧筋道。
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碗灰面,往往带着制作者的辛劳和情感,也让人垂涎欲滴。一大碗灰面下肚后,王多珍又为记者盛满满满一碗。
等醒面的间隙,王多珍切调制酸汤所用的食材。 戚亚平 摄“灰中的盐碱有助消化,平时家人都用大碗吃灰面,就算吃多了一会就饿了。”王多珍解释说。
灰面制作技艺有传承
几十年的学习、摸索和实践,如今,王多珍的灰面制作技艺已是炉火纯青,并被认定为新疆灰面制作技艺传承人。
切面。 戚亚平 摄时光流逝,王多珍也逐步教会儿子、女儿制作灰面,而且做得还挺好。
赵峰说,从小奶奶、母亲都做灰面,自己也喜欢吃。每年冬天他和妹妹都会帮着父母做灰面,耳濡目染,也就慢慢学会了。
赵峰的儿子赵程北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前打电话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吃灰面,王多珍和家人们也会提前把灰面准备好。
1998年出生的赵程北上高中后就离开芳草湖农场,周末回家总是先到奶奶家吃一顿灰面。上大学后,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说得最多的也是灰面。2021年参加工作后,回家时间更少了,那刻在舌尖上的记忆总会让他想起家乡和亲人。
“以后有机会也会把儿子教会,好好传承下去。这样儿子想吃灰面了就可以自己做。”赵峰说。
灰面历史久远,做法也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成熟,味道更适合大众的口味。作为当地特色美食,灰面制作技艺在不断传承的同时,现已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手艺,刘悦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走进刘悦的面馆看到,前来吃面的人络绎不绝。“跟着学会后就开了这家面馆,想着让更多人尝到这种美食,同时也增加自己的收入。”刘悦说。
经常来店里吃灰面的食客李亚萍向记者表示,这家店的灰面味道特别地道,她非常喜欢。
等到采访结束,热情的王多珍还不忘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有机会都来尝尝芳草湖农场的灰面。”(完)
关键词:
精心推荐
- 上海发布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天天快资讯
- 山西汾酒12月6日获沪股通净买入2.19亿-播报
- 去年京津冀工信部门推进签约570多项高端高新项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
- 1至2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 浙江绍兴15日0-21时新增41例确诊病例
- 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近5年来最好水平
- 辽宁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 首站定点冷库加强疫情防控
- 辽宁省25个博士后团队冲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新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 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法规施行 浦东新区打造引领区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 杭州一封控小区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 前两轮检测均为阴性
- 集采未中选药品现在怎么样了?这组数据告诉你
-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海归”博士后王暾: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成都12月15日电 (起钰婷)“国
-
中新网福建平和12月15日电 (周晓彬 马淑惠)12月15日,福建省平和县人民法院依法宣判蔡某金等10人涉恶犯罪案件。 法院审理查明,20
-
中新网郑州12月15日电 (记者 韩章云)针对近日网友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某华吃空饷一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
-
中新网宿迁12月15日电 (记者 刘林)“房子干净又敞亮,社区漂亮又整洁。”15日,家住江苏宿迁牛角淹社区的袁有亮谈起新家,兴奋的心情
-
中新网通辽1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局获悉,该局打掉一个帮助网络犯罪转账的“跑分团队
X 关闭
行业排行
- 1、深圳:积极推进旅游业恢复 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 2、保定定州提出一系列发展措施 引领体品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
- 3、河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
- 4、太原阳曲人才公寓项目开启施工招标工作 共有1954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居住需求
- 5、山西出口钢构件顺利发货 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6、上半年泰州姜堰实现新签约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 计划总投资208.319亿元
- 7、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因为他,“内卷”成为网络热词
- 8、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 9、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例 其中本土50例
- 10、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 其中宁波6例、绍兴39例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