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中国手机市场面临挑战:高端市场仍难突破

来源:ITBEAR    时间:2023-05-15 10:46:57

【ITBEAR科技资讯】5月15日消息,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下跌幅度达到两位数。尽管宏观经济因素有所改善,但市场仍未开始复苏。据ITBEAR科技资讯了解,一些研究机构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可能会持平或微跌,回暖的时间可能要等到年底或明年。


(资料图片)

今年一季度,手机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跌12%,连续第五个季度负增长。尽管宏观经济情况有所改善,但市场仍未开始复苏。消费者需求低迷,尤其是在低端市场,部分宏观经济因素继续阻碍了厂商在某些市场的投资和运营。虽然厂商采取了降价和积极促销的策略,但消费者需求仍然疲软。这一趋势使得整个行业的复苏再次延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可能在今年持平甚至微跌,回暖可能要等到年底或明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大机构给出的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趋势大致相同。三星重夺全球第一的位置,苹果和华为逆势增长,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在中端市场困于价格战,通过高性价比争夺用户。然而,除了华为之外,目前仍然没有其他国产品牌能够在高端市场突围。相反,苹果正不断填补华为在中国高端机市场留下的空缺,赚取全球超过八成的利润。

数据显示,三星在一季度通过A系列中端机和S23系列的推动,重新夺回全球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达到22%,但出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苹果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21%,尽管被三星超越,但苹果仍然是全球前五品牌中唯一实现出货量正增长的品牌,一季度出货量达到5800万部。

然而,中国品牌仍占据第三到第五名,分别是小米、OPPO和vivo。其中,OPPO借助一加手机在中端市场的增长,市场份额从9%增长到了10%,缩小了与小米之间的差距。与去年同期相比,二者之间的差距缩小了4个百分点。

就中国市场而言,尽管在整个行业下行的趋势下,仍然面临5%的下跌幅度,但相比上一季度的两位数降幅有所改善。根据Counterpoint的手机销量报告显示,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实现了6%的年同比销量增长,市场份额达到19.9%。这是自2014年以来市场份额最高的第一季度,也是自2015年以来销量最高的第一季度。

市场分析认为,苹果在一季度逆势增长的部分原因是中国市场春节期间的消费促销活动,另一方面是iPhone 14系列在部分零售渠道的降价,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尽管小米、OPPO、vivo和荣耀等品牌在中国市场仍然排在前五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但近期迎来了销量的增长。同比增幅达到了41%,市场份额也提升至9.2%。华为表示,自三年多前遭受美国制裁以来,其产品发布周期已恢复正常。

然而,对于整个消费电子市场来说,目前仍然处于积极清库存的阶段,新产品的研发和渠道布局也更加谨慎。在这个下跌周期中,全球手机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但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突破仍然面临挑战。

国产手机品牌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加快了高质量发展的节奏。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在中端市场展开了一轮新的价格战。尤其在中端价位区间内,国产品牌通过提供更高配置和更实惠的价格,以及大内存和快充等卖点,试图吸引消费者购买。然而,虽然在硬件方面国产品牌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生态和软件体验方面仍存在差距,无法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市场的门槛对国产手机品牌来说仍然难翻。当前,苹果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卓越,填补了华为在中国高端机市场留下的空缺,成为该市场的主导者。相比之下,国产手机品牌尚未能在高端市场实现突破。尽管一些品牌如OPPO、vivo和小米通过不断提升配置和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但在软件生态和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全球和中国市场的趋势来看,手机行业正面临诸多挑战。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回暖时间可能要等到年底或明年,而中国手机市场也仍处于下行通道中。尽管国产手机品牌在中端市场展开价格战,但高端市场的突破仍然困难重重。因此,在下一个周期中,手机品牌需要更加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同时加大在软件生态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以实现持续增长和突破。

总的来说,手机市场的低迷态势仍在延续,全球和中国市场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虽然苹果和华为在高端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国产手机品牌在该领域仍面临困境。为了逆势增长,手机品牌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和软件生态建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努力,手机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